第一百二十二章:布衣之圣,溘然长逝?-《大秦:开局成为墨家钜子》


    第(3/3)页

    没有了墨子大师的辉煌光焰,墨家还能成为天下正义与爱心的大旗吗?

    墨家还能担当消弭诸国乱战的重任吗?

    不行了,不行了。

    江寒一想到与其他三位统领的分歧,心中就冰凉得哆嗦,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同墨子一样开明。

    他为墨子伤心,为墨家团体伤心,为天下人的去路伤心,以战止战,一统天下的道路上,又会增添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

    齐国的招贤令秘密传播到郢都的时候,已经是麦苗返青枯木新芽残雪变为淙淙溪水的春日了。

    楚国上卿景舍带着一支数百人的卫队,浩浩荡荡的前往巴国,索要巴蔓答应割让给楚国的城池。

    景舍到达巴国后,要求巴蔓兑现承诺。

    巴蔓对景舍说道:“我出使楚国时,情急之下,我确实答应了平定国内的叛乱后,割出我驻守的三座城池给楚王。”

    “城池是国家的,我作为将军守土有责,私自把国土答应给楚国,违背了国君,是应该受到惩罚的,城池是万万不能割的。”

    “楚王借兵给我,我又不能失信于楚王,更不能让你为难,城不能割,但我的头可以割。用我之头,充我之城,以谢楚王。”

    说完巴蔓拔剑自刎,把自己的头割了下来。

    景舍似乎是早就有预料,没有完成接收巴国三城的任务,只得命令手下将巴蔓将军的头颅带回国去复命。

    楚肃王听罢不禁深受感动,楚国最大的弊端就是臣子都以自己的私利为重,很少在乎国家的利益。

    他不禁暗暗感慨:“连巴国这种小国都有这样的忠义之士,假使我们楚国能得到巴蔓子这样忠勇义气的将军,又何必在乎那几座城池呢!”

    于是他下令以上卿之礼埋葬了巴蔓将军的头颅。

    巴王也感激巴蔓的忠义,为他举行了国葬,其无头之躯埋葬在国都江州,任后人缅怀凭吊。

    楚肃王佩服归佩服,但国家的利益不能损害。

    楚国君臣被巴国戏弄,群情激愤,短短十几天内,起兵十万,

    以上大夫屈宜臼为主将,东宅公为副将,西进攻巴。

    巴国国力衰弱,不是楚国的对手,巴王连忙派使臣向蜀国求援。

    巴国是蜀国抵御楚国的屏障,两国唇齿相依,蜀王亲率大军支援。

    巴、蜀两个小国联合起来,并没有坐以待毙,兵分两路向楚国发起进攻。

    一路蜀军取兹方直接威胁楚国首都郢;另一路巴军顺酉水而下,攻打楚黔中郡(今常德一带)。

    楚军同样兵分两路,屈宜臼带六万大军迎击巴军,东宅公率领四万大军防御蜀军。

    途经古丈境内时,巴军与楚军相遇,战争异常激烈。

    此时吴起虽死,新法却已深入楚国的五脏六腑,楚军是如今天下少有的强军。

    在楚军的强大攻势下,巴军因战线过长,后勤供给供应困难,节节败退,最后固守有“楚蜀通津”之称的白鹤湾。

    经过一场鏖战,楚军大获全胜。

    为了祭奠死去的将士,屈宜臼下令将巴人仓皇回逃丢弃的兵器作为战利品,同本国牺牲的将士一同埋入墓中。

    另一路东宅公所带领的楚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蜀军突袭得手,大败楚军,一路高歌猛进,并很快占领兹方(今湖北省松滋)。

    兹方距楚国都城郢都,只有不到二百公里的距离,战报传回郢都,整个楚国朝堂都为之震动,楚肃王下令修筑扦关(今湖北省宜昌市西),进行防御。

    屈宜臼击败巴军后并没有回援,而是直插巴国腹地,攻占了清江流域的夷水——巴国东部的第一道盐泉所在地。

    巴蜀合兵一处,准备反击。

    南方打得火热,北方同样是战争的阴云密布。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