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临淄的庶民百姓们终于有了一片难得的欢畅。 原本人人准备上阵杀敌的大血战,擦肩而过了。 一场大雪深深覆盖了久旱干涸的麦田,又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大熟之年就在眼前。 两个多月的满城风雨结束后,各族的子弟们都换上了锋利的新矛新剑。 上苍似乎又开始念及齐国了,否则,这些急难大险怎么就憋着气过去了? 国人们对雪后初晴的阳光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奋与新鲜。 官府未及号令,人人走出家门,手执扫把锹耒扫雪清道。 街巷中堆满了头戴斗笠红鼻子蓝眼睛的雪人,引得孩童们绕着雪人唱啊跳啊地打雪仗。 最显眼的是扫雪者在栎临淄城西门口堆砌的两个巨大雪人,高约三丈,手执长矛,威风凛凛若天神一般。 雪人筑起,引来城门口一片“大齐万岁”的狂热欢呼。 这时,城门守军头目高喊:“行人闪开,快马特使出城!” 欢呼的人群哗然闪开之际,一骑紫色快马箭一般飞出城门,越过吊桥。 “一骑!”“又一骑!”“还有一骑!”“不对,还有!” 人们惊讶地发现,三十余骑快马特使,竟在半个时辰内络绎不绝地飞出了西门。 一片忧色,顿时浮上临淄国人欢快未消的面容。 自从上任齐候继位,多少年了,齐国一直处在战火中,齐国国人对打仗很熟悉,但也很敏感。 他们看到这非同寻常的如飞快马,立即意识到危险又在迫近他们,聚拢一片的人们开始默默疏散。 这时,守军头目又一次高喊:“临淄令到——” 人们看见临淄令带着三名文吏大步赳赳而来。 “又要招募壮士,征收粮草了,快看看如何分派?” 人群中有人急切低声地对一个穿长衫的识字者嚷嚷。 长衫识字者冷冷道:“再征,就只有人肉了。”嚷嚷者嘘了一声:“别胡说,快看。” 临淄令高声命令文吏:“张挂起来,高一点。” 文吏站在大石上挂起了一张写在羊皮上的文告。 临淄令高声问道:“父老们,谁识得字?出来给念念。走,到南门去。” 人们哗地围拢过来,长衫识字者被嚷嚷者推出嚷道:“念,给睁眼瞎子们念念。” 长衫识字者抬头向文告一看,却愣在那里半天不出声。 人群鸦雀无声,一层乌云明显笼罩在脸上。 嚷嚷者忍不住嚷道:“怕甚?念呀,大不了一场大血战!” 长衫识字者却不住摇头,惊讶的脸上抽搐着,竟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嚷嚷者骂道:“哭个鸟!有什么好怕的,那不可一世的魏国不还是被咱们齐人打得抱头鼠窜,走,不听了,回家烙饼,明日打仗!” 人们默默散开。长衫识字者猛然醒悟,嘶声喊道:“回来!快回来!好事!我来念!” 人们犹豫着重新围拢。 嚷嚷者骂道:“仗都打不完,还有好事?念啊!” 长衫识字者擦擦鼻涕眼泪,高声道:“这是国君的招贤令,就是要搜寻工匠、劳役,建造学宫,吸引天下列国的士人来齐,强盛齐国。” 嚷嚷者冷哼一声:“你是不是糊涂了,征劳役还算好事?” 长衫识字者哈哈一笑:“有赏钱的,参加学宫建造的国人不光能抵消今年的劳役,而且每天都会给一些赏钱。” 人群愣怔片刻,猛然炸开,轰雷般高喊:“好!齐候万岁!” 老人们掉了眼泪,终于有能想着百姓的国君了,他们相互一片点头感慨:“对了对了,这就对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