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节 尝试(1)-《我要做皇帝》


    第(2/3)页

    想了想,伊稚斜将这个原因归结于汉匈的文化差异。

    毕竟,汉朝皇帝的权威和神圣性,在整个已知世界都是最高的。

    “右谷蠡王要朕给一个交代?”刘彻慢条斯理的坐在御座上,轻声的道:“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交代呢?”

    刘彻忽然站起来。持着汉家的天子剑,目光灼灼的看着伊稚斜,正色的问道:“贵国单于提出如此荒缪和没有道理的要求,难道朕连拒绝都不行了吗?”

    对匈奴人的讹诈,汉室天子,几时退缩过?

    翻开史书,无论《史记》还是《汉书》你能找到多少汉室以重金甚至是岁币的形式向匈奴人祈求和平的记录?

    答案是没有,一个字也没有!

    作为皇帝,刘彻对汉匈过去历次和亲,汉室这边给付匈奴的物资数量。都清清楚楚。

    譬如第一次,在娄敬主持和推动下的和亲,除了一位宗室女外,物资只有絮缯酒米食物。这些物资通常不过几百斤而已……

    到太宗皇帝时。才增加了锦绣服饰和黄金饰品,但也仅仅是象征性的东西,通常跟匈奴人送给汉朝的马匹一样,是个位数的。

    匈奴人要是觉得不服,可以放马过来啊!

    嗯,他们确实不服过很多次。

    历来。和亲条约签订后,他们都会觉得不满足,进而再次入寇。

    但结果呢?

    刘彻记得很清楚,他的祖父太宗孝文皇帝六年,匈奴的老上单于写信给汉室,主动求和,在其国书的最后,其甚至说出了‘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则且诏吏民远舍。’意思就是,既然皇帝你觉得,匈奴人太靠近边疆不太好,那我就下令让他们远离汉朝的边墙吧。

    而这封国书的背景,是河南之战之后。

    当时的汉军刚刚痛揍了入侵的匈奴右贤王所部,收复了河南故土,将匈奴的所有势力彻底逐出长城之外。

    当然了,汉室也不是没有吃亏的时候。

    譬如十七年前,即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发动了平城战役后最大的一次对中国侵略,老上单于亲自统帅其本部精锐和其他各部联军共计十四万骑兵,大举入寇汉室,其兵锋直指萧关,意图灭亡汉朝。

    此战,中国步兵的缺点,尽显无疑。

    在运动战中,长城驻军损失惨重。

    甚至,就连北地都尉都战死了,皇室的行宫回中宫,被匈奴人一把火烧掉,战火逼近了刘氏的大本营关中。

    汉室被迫全国总动员,纠集所有力量前去抵抗。

    奋战了一个月,才通过合围以及绞杀等战术,勉强将匈奴军队逐出长城。

    此后,两国交兵了差不多两年,彼此都差不多打得筋疲力尽,这才重新捡起了和亲。

    而这一次签订的和亲条约,差不多就是目前汉匈之间和亲政策的基调了。

    而这个条约是怎么说的呢?

    以汉室的档案记载,大概是这么回事。

    刘彻的祖父回信给老上说:单于送给我的礼物,我已经收到了,很不错,这几年呢,两国之间出现了一些误会,使得战火连绵好几年,但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我跟单于都已经决定恢复两国过去的友好关系,考虑到匈奴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因此我派人送来了高粱酒、丝帛和黄金、食物给单于,另外呢,我已经决定赦免过去那些逃往匈奴的吏民的罪名,但是,单于也不要再提章尼等匈奴投奔中国的人。和亲既定。汉朝决不会首先背约,这一点,请单于明察。

    然后老上单于回信,同意了这些约定。

    第二年。两国君主先后发布命令:匈奴人来到长城内,汉人可杀之,汉人去长城外,匈奴可杀之。但从前的一切,全部一笔勾销。谁也不要再提了。

    那一次匈奴人动员了十四万骑兵,入侵中国,之后又断断续续的打了两三年。

    也不过就在原先的条约基础上增加了一项高粱酒以及青铜器皿的约定。

    为此,老上单于甚至不得不同意放弃了追究那几个导致战争的家伙的责任——也就是国书中所说的章尼等匈奴降臣。

    并导致了,从此以后,匈奴贵族在其国内一旦发现有危险或者过不下去了,直接往长城内跑,寻求汉朝庇护。

    如今,汉匈之间,相互庇护对方国内的逃亡官吏和贵族。甚至都成了潜规则了……

    现在,军臣什么事也没干,就靠一封国书,几句嘴炮,就想从刘彻这里得到他们过去通过无数次战争也得不到的东西?

    这让刘彻对军臣的智商,极为怀疑。

    刘彻甚至觉得,军臣肯定是疯掉了。

    当然……

    刘彻觉得,更大的可能,是军臣想要故意激怒他。

    激怒他动手杀了,或者干脆囚禁伊稚斜。

    这样。无论事后两国是开战还是嘴炮冷战,都是极好的。

    军臣甚至还能借此,打着为伊稚斜报仇的口号,将其整个幕南地区的部族整合起来。清理掉那些过去右贤王的余孽。

    就算最后,依然打成了十七年前那场战争一样的局面,那也不错。

    一箭数雕,一石n鸟啊。

    这样想着,刘彻的嘴角就露出了笑容。

    “军臣的算盘打的还真是不错呢!”刘彻暗暗想道:“无论朕怎么选择,好像他都能占到便宜……”

    “讲道理的话。敌人要我做的事情,我就应该偏偏不那么做……”刘彻托着腮帮子想道:“但这伊稚斜都送到朕面前了,哪怕吃点亏,杀了或者留下他,对朕都是极好的……”

    未来匈奴的单于,一个极具战略眼光和决断能力的领导人。

    这样的人生命,简直就是无价啊。

    在刘彻的角度来说,便是为了他,跟匈奴人走过一场,也不无不可。

    只是……

    这样一来,就太便宜军臣了!

    你要知道,匈奴内部,一直就是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各种利益纠葛。

    万一要是杀了伊稚斜,反而让匈奴团结起来,在哀兵的作用下,整合成一个整体,那就不妙了。

    历史上,伊稚斜就是将匈奴整合了起来,结果,汉匈战争延绵数十年……

    反倒是放伊稚斜回去的话,匈奴内部就将依然保持混乱,幕南部族和幕北部族的矛盾,会继续存在。

    只是,伊稚斜这样的人物,一旦回到匈奴,有了这次中国之旅,刘彻可不敢保证他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

    譬如,他丧心病狂的推动匈奴体制改革,甚至,学习燕昭王,千金市马骨,大力招揽中国文人、知识分子。

    这就大大的不妙了。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在历史上,曾经对中国王朝的地位构成挑战的游牧民族,基本上都是得到了来自中国的堕落文人和知识分子的帮助后,完成了进化,这才真正成为中国的大敌。

    譬如辽金蒙古满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