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阳春三月,天气开始温暖起来。 整个关中,仿佛一夜之间,就变成一个绿色的海洋。 直道之上,一支蜿蜒数十里的大军,缓缓的前进着。 太尉、左相国周亚夫站到一个山坡上,远眺远处的长安城。 遥想今岁冬十月出兵时,先帝执着他的手,一路送到此处,当时,先帝明明还是身体健康,正当壮年的天子。 谁知道,等他得胜归来,却是这么一个局面? 想着先帝,周亚夫就不由得流下了两行清泪。 士为知己者死! 在周亚夫看来,先帝,就是一个完美的君王,全力支持他的所有改革和决定,而且从不吝于从少府拿钱出来,为军队换装。 汉室骑兵部队,能从五年前的不到五万,发展到今天,拥有十万铁骑的规模,先帝,居功至伟! 可惜,这样一位很对军方脾气的天子,却说崩就崩了。 “也不知道今上,对军队是个什么看法?会不会继续支持我蓄马养兵?”周亚夫心里面忐忑着。 太宗孝文皇帝之时,为了修养生息,刻意的缩减了军队的规模和待遇。 以至于,当时的燕代和长城一线的驻军,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武备松弛,所以,匈奴人来去自如。 直到晁错输粟捐爵,才缓解了前方士兵挨饿的窘境。 先帝掌握大权后,就开始对前方,尤其是长城的驻军,进行投资。 即位后,更是开始全面加强军备。 大笔大笔的资金投入到军队,这才有了今日汉室军队的强大。 像这样一位关心国防武备的天子,周亚夫很清楚,只能用可遇不可求来形容。 作为军人,周亚夫很清楚,军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譬如,战马的培育,骑士的训练,弓手的装备以及各种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海量的资金。 有时候,几千万甚至几万万钱砸下去,却连个响都没听见。 不是谁都有那个耐心,日复一日的愿意砸钱进这个无底洞! “相国!”袁盎骑着马,凑到周亚夫跟前,拱手道:“陛下已在渭河桥边等候相国凯旋归来!” 袁盎是奉命前往函谷关迎接他的使者。 只是这一路上,周亚夫都没找到什么好机会与袁盎交谈。 此刻,得了机会,周亚夫也免不得问道:“太仆,我听说,陛下已经下诏尊立先帝为仁宗孝景皇帝?” “然也!”袁盎点点头,拱手道:“陛下一片纯孝,我等臣子安敢违逆?” 话语中却多少是有些不满此事的。 这个事情,在袁盎看来真是纯属胡闹! 谥法制度是严肃的政治制度。 自古以来,向来就是臣议君,子议父。 今上靠着强权,按着大臣,强行通过,所以,在上庙号的时候,大臣们自然也就要出口气了,所以就挑了个不在传统制度中的仁字给先帝当庙号,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什么叫仁? 那就见仁见智了! 只是,那个谥号就没办法了。 而且先帝也确实称得上由义而济,布义行刚。 所以,先帝的这个汉仁宗孝景皇帝的尊号,在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扯皮和各种斗争,合纵连横后,磕磕碰碰的在朝议上通过,制诏宣布天下了。 反倒是那道‘永不加赋’的诏命。 现在,已经是传播到整个汉室疆域之内了。 甚至于,朝廷的传诏使者还没到某郡,某郡的百姓,就已经自发的到处张贴那诏书的内容了。 “哎,陛下要是不那么胡闹就是个完美天子了!”袁盎叹着气在心里想着。 对袁盎来说,今上仁厚爱民,确实值得表扬。 但偏偏有时候,就爱胡搅蛮缠! 然而,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朝臣中的传统老臣,对新天子强行给自己老爹上尊号,立庙的行为,大加指责,多有不认同。 但,周亚夫这些武将眼里。 这个庙号和尊号,却是上的太好了! 先帝在位不过四年,主要的功绩是两桩。 一是减免田税,休养生息,二是平定吴楚。 现在,先帝上了尊号,立了庙,那就间接的承认,他们这些在前方打生打死的将军和士兵,都立下了大功。 按照制度,封赏肯定少不了! 周亚夫虽然不爱财。 但作为一个军方领袖,他知道,必须给自己的部下谋取利益。 是以,他面朝弋阳的帝陵方向拱手道:“孝景皇帝布德行武,泽被天下,四海之中,六合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要之以太岁,芸芸众生,谁人不曾受其雨露恩泽,私以为,仁字远不能述先帝之德,倘彼时某在朝中,必据理力争,圣宗虽然可能勉强了些,但德、康二字,先帝还是当得起的!” 袁盎听了目瞪口呆。 绥柔士民曰德,谏诤不威曰德,渊源流通曰康,合民安乐曰康。 这两个字,先帝一个只做了四年皇帝的天子,能配得上? 他终究只是个文官,哪里知道武将的心思? 对武人来说,支持他们扩军备战,多给军费的就是好天子! 以此标准,先帝,真真是个百年难遇的好天子! 即使周亚夫也不例外! 袁盎见此情况,也不得不连忙转移话题,道:“前些时日,陛下再下一诏,诏曰:朕闻,昔者子贡赎人,而仲尼贬之,子路救溺得牛而仲尼褒之!此等古贤之义,朕甚嘉之,其令——即日起,郡国贵族勋臣之中,凡有汉民之奴,五算,夷狄非汉之奴,一算!” 袁盎说着看向周亚夫问道:“相国对此有何意见?” 袁盎询问周亚夫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其实主要就是想转移话题。 他可不想跟周亚夫这个他在朝廷里最大的靠山兼盟友为了一个意识形态上的问题闹僵了。 他真要是那么死板的顽固分子的话,那他也就不会去安抚其他激进分子,用一个仁宗来和稀泥了。 对袁盎这种现实主义者来说,意识形态什么的,能争则争,不能争,还是该干嘛干嘛。 至于他现在问的这个问题。 其实,他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 口赋这个东西啊,根本不归外朝的臣子操心,要急,也是少府急! 周亚夫闻言,却是思考了一会,道:“陛下立意高远,非我等臣子所能揣测,只是,某私以为,此乃善政,往后,汉民为奴为仆者,恐怕会越来越少,地主豪强,也不会再刻意的去逼迫小民卖身了!” 袁盎闻言,也是点点头。 袁盎自己本身就是个大地主,家里有上百顷的良田,奴仆自然也有不少。 周亚夫就更不用说了。 他在绛县的候宅和长安的府邸里,养着上百的奴仆。 这些奴仆为他打扫宅院,洗涤衣物,耕地放牧。 若是在以前,不管什么人,一律五算征收奴仆的人头税的时候,汉民与夷狄,选那个还用想吗? 当然是更加勤快和老实的汉人了! 只是,现在,天子颁布了这个汉民奴仆五算,夷狄一算的政策后。 地主们用什么奴仆这还用想吗? 可能侍女奴婢以及管家厨师车夫,他们大抵还是会用知根知底的汉人。 但耕地放牧,挖矿下地这等重活累活,肯定会选择夷狄的奴仆了。 原因很简单,有利可图! 一个汉民奴仆,一年交六百钱,一个夷狄奴仆,一岁一百二十钱。 第(1/3)页